惠而浦(中國)發布公告顯示,金友華將于2017年12月29日辭去董事長一職,亞太區總裁吳勝波將進入惠而浦(中國)董事局。
換帥的原因當然是虧損。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惠而浦(中國)營收49億元,同比減少3.57%;虧損5661萬元,凈利潤同比減少123.44%。
但身為美國家電行業的龍頭大哥,惠而浦在美國市場表現也不盡如人意。藍科技撰寫本篇文章,我們不去分析惠而浦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因為虧損換帥已成事實。我們試圖站在美國本土,觀察惠而浦一年來的表現,或許有助于市場對惠而浦的了解起到更加全面的作用。
在美國本土,惠而浦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甚至感受到了自中國的海爾壓力。那么,在中國市場他的壓力可想而知。從全年來看,惠而浦在美國的表現和大市表現并不對等。
2017年對美國股市來說絕對是大豐收的一年,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一年來漲了20%多并且仍處于勢不可擋的漲勢。在這波大漲勢里面,既有科技巨頭蘋果、微軟、英特爾的功勞,又有工業巨頭波音、卡特彼勒(Caterpillar)、3M的貢獻、當然更少不了金融大鱷大通、高盛、美國銀行的推動、甚至不被看好的零售業也有沃爾瑪、 家多寶(Home Depot)、 好市多(Costco)的強力助推。
但這沖天的漲勢和美國家電行業的龍頭大哥惠而浦(WHR)格格不入,一年來惠而浦的股價三漲三跌,并且現在仍處于上季度報表的跌勢當中。
三度下跌 惠而浦虧損面積擴大
雖然說2017年以來的美國股市是一個“政策市”,但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口號和減稅倡議只是美股大漲的背景色。一個親商業團體(而非底層民眾)的執政層和國會給華爾街注入了更多的熱情,但支持美股大漲的關鍵還是上市公司穩健的財報和美國經濟總體健康的態勢。
美股里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大熊”,雖然它們也都是巨頭?萍碱愑蠭BM、工業類有通用電氣GE、零售類有梅西百貨Macy’s。處于工業和零售交匯的惠而浦雖說不是一頭“大熊”,但其過山車的走勢正好說明了華爾街對公司財務本身的看重。
惠而浦一年來的三次主要下跌都是出現在季度財報公布之時,一月、七月、十月惠而浦公布季度財報的時候,公司的股價都出現了大幅的下跌。
據路透社對惠而浦的最新財務分析,雖然在2017年的前九個月,惠而浦的總收入增加了3%到155.5億美元,但利潤卻下降了13%到6.18億美元。同時,雖然惠而浦北美和拉美的業務實現了銷售增長,但亞太、非洲、和中東的業務卻出現了虧損。
而惠而浦似乎把在亞太地區的虧損歸因于其中國區的管理層,并在12月13日更換了其中國區的總裁。
惠而浦的盈利不及預期雖然可以說和其國際化的差強人意有關,但更多是體現了當下在家電行業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不僅韓國的三星和LG在北美和惠而浦搶占市場,中國的海爾等也在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上給惠而浦帶來了挑戰。
惠而浦能靠華盛頓實現反轉嗎
看惠而浦股價年度升勢的部分時,可以發現其短暫的幾個升勢,幾乎都是和華盛頓的政策支持有關(四月份除外,其相對持續的升勢是因為財報的成績單還算樂觀)。
一月份的升勢很顯然是特朗普“美國優先”和“把工作留在美國”口號的激烈作用,但這種模糊的政策青睞被惠而浦一月末的季度報表迅速擊潰。9月到10月的一小波漲勢靠的也是美國政府通過了對進口家電超過配額的部分提高關稅的決定。同時,惠而浦也在持續不斷地狀告三星和LG在美國的不正當競爭(低價銷售),而每次一旦出現惠而浦將勝訴的消息時,WHR股價又會稍稍地提振下。
惠而浦對華盛頓的依附關系在美國已是家喻戶曉了,但人們對這種關系并不是一片叫好!敦敻弧冯s志、《華盛頓郵報》都有文章批評惠而浦的路線最終損害了美國消費者的利益。在自由競爭和消費者利益仍是美國主流價值的前提上,靠政策保護惠而浦的美國市場和美國工作可以說是讓美國人愛恨交加。
一方面,美國人當然希望自己的品牌可以創造更多的利潤和工作機會;但另一方面,靠政府增加外國商品的稅收來保護的美國品牌,最終讓美國人民花更多的錢買性價比并不高的產品。
雖然惠而浦成本的上漲和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才是其利潤下滑的根因,但惠而浦似乎并沒有在降低產品成本、增加產品競爭力上下功夫,而是把更多的資源用在游說華盛頓和在美國狀告競爭對手。而這條路,絕不是華爾街喜歡的道路,至少不是現在的華爾街喜歡的道路。
維修服務憑證應如實填寫維修服務項目、維修詳細情況等內容。溫馨提示;029-86254160-24小時服務15339136028西安恒峰家電維修中心全心全意為大家服務電話;029-87806680監督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