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雷軍與董明珠定下的10億元之賭還言猶在耳,如今雷軍帶領小米在格力所在的空調業籌謀數年,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8月,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科技發布了其首款直流變頻空調產品,直指格力電器的主營業務。
數據顯示,6月家用空調內銷量同比增幅高達66.76%,需求十分旺盛。其中,格力、美的、海爾上半年空調內銷分別同比增長69%、88%和72%。小米在此時推出空調,可謂挑選了一個絕佳時機。
若論“空調戰”,雷軍會是董明珠的對手嗎?
小米的空調夢
事實上,小米早在2015年就開始有進入空調業的想法,小米創始人雷軍與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針鋒相對之際,各自在對方的領域打出了名號。外界認為此時是小米進入空調業最好的時機。
當時,小米宣布牽手美的試水智能家居市場,雙方聯合推出名為“i青春智能空調”,可實現“一步快連”“一鍵操作”以及“一手控制”等多項功能。該空調還能搭配小米手環使用,設置回家后自動開機、入睡后自動進入睡眠模式,售價為3099元。但此后,由于市場反響較弱,雙方合作的腳步似乎放緩,并未有實質性進展。目前美的和小米官方商城均檢索不到該產品的信息。彼時,董明珠還在公開場合稱: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
事實上,小米與美的戰略合作3年來,真正業務上的協同并不多,二者聯手打造的空調產品,似乎也并未掀起多大的波瀾。而隨著小米推出空氣凈化器、電飯煲、激光投影電視、平衡車、電動牙刷等一系列智能新品,這一舉動也直接觸及在智能家居市場深耕已久美的的利益。
有業內人士指出,以上種種的利益沖突,使得小米與美的分道揚鑣成為了必然。
第一次的試水失敗,并沒有阻擋小米做空調的決心。與美的漸行漸遠后,小米這次將目光轉向了正在智能家居和人工智能領域加速擴張的長虹,試圖借助長虹的技術經驗來確保小米空調產品的品質。
長虹在收購美菱后,靠著2000多人的技術研發團隊,還同時具備多項領先的專利技術,在白色家電領域搶占一席之地,這些或許能幫小米少做一些彎路。對于長虹來說,與小米的合作,似乎也成為其在智能科技領域的又一試水。
有分析認為,小米做空調與其做凈化器等家電產品有類似之處,其沒有自己的工廠,選擇找實力強勁的長虹代工,是其進入空調最有力的途徑!暗照{是重資產行業,小米如果連生產研發都沒有,可發揮空間會很小。同時,空調的售后、服務、安裝非常重要,小米不可能在短期內建立和健全這一體系,其很難暫時在空調市場占據較多的市場份額!辈贿^,小米的進入,有可能會拉低空調市場價格,甚至在市場上掀起新一輪價格戰。
賭局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希冀進軍空調這一消息發酵期間,也讓雷軍和董明珠四年前許下的一場10億賭局重新浮出。
這場賭約緣起于2013年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獎的頒發。當時,雷軍、劉慶峰、董明珠、陸益民、孫亮等10人當選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間隙,雷軍表示,互聯網時代重新做消費者營銷的時候到了,5年之內,如果小米營業額擊敗格力,“董總輸我1塊錢就行了”。而董明珠則反擊,“我告訴你不可能”“我跟你賭10個億!”10億賭約就此立下。
2014年11月19日,雷軍在央視財經節目《對話》中表示,“再過一兩年格力就輸了!碑敃r,傳統企業幾乎都是以10%左右的增長率緩慢上升,而互聯網則開始以150%甚至200%的增長速度迅速攀升。
時至2017年4月,格力公布2016年營收數據顯示,格力電器公司2016年營收為1083億元,同比增長10.8%;凈利154億元,同比增長了23%。5月18日,雷軍在2017“大智移云”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小米今年年收入很有可能超1000億元人民幣。
雖然雷軍和董明珠的賭約或許更像是一個玩笑,但雙方已經悄悄進入對方領域,多元化布局均在加速展開。此次小米意圖進入空調領域,或是對格力的進一步宣戰。
隨著小米、格力雙方領導人的比拼升級,兩家企業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市場關注。
對此,格力市場部部長陳自立回應稱,包括空調在內的家電市場不是壟斷的,而是一個開放市場,對于小米的進入,格力也歡迎良性競爭,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
同時,對于10億賭約,陳自立表示,“我個人覺得,各個公司都有各自的發展戰略,包括布局產品、布局市場等等,這不會因為領導人的賭約而影響各自既定的發展策略!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也指出,所謂的“10億賭約”事實上并沒有契約精神,現在也只是淪為一個炒作的熱點而已,小米進入空調領域與格力進入手機領域一樣,應該都是出于對企業規模發展的思考。
董明珠如何反應?
此次雷軍再次聯合長虹進擊空調市場,圈內翹首期盼董明珠雷軍再次隔空互懟,格力方面卻只有發言人回應,稱“歡迎競爭,但想分羹沒那么容易”。
業內人士表示,在空調領域,董明珠的格力連續12年全球銷量第一,而雷軍的智米空調顯然還是個“孩子”。雙方力量十分懸殊,若此時董小姐高調出來炮轟,不僅顯示不出行業老大的氣量,反而容易被媒體理解成為“新兵撼動老大根基,老大迫不得已炮轟回擊”,被智米拿來作宣傳。
董明珠沒有出來做任何回應,她近期做了一件事:給員工每人發1000元高溫補貼。內部人士表示,“今年夏天是歷史上最熱的一個夏天,空調市場需求十分旺盛,格力員工一直加班加點堅持生產,這是額外增發的補貼!
相關通知顯示,“時值高溫酷暑,空調市場需求出現井噴式增長。全體格力員工團結協作,戰高溫,奪高產,及時滿足市場需求,為公司經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為激勵員工繼續拼搏,公司決定對全體員工發放高溫補貼。在現有高溫津貼基礎上,每人額外一次性發放1000元!
根據格力電器2016年年報,公司在職人員人數約為7.1萬人。內部人士透露,格力電器總部加上各子公司的員工實際人數,遠大于公司報表中披露的人數。
據了解,此次珠?偛、各子公司全體工作時間滿一個月以上的在職員工都將獲得補貼。因此,初步預計格力此次將總計發放超8000萬元的額外高溫補貼。增發補貼、全員加班的背后,是酷暑下空調市場銷量的不斷高漲。
高手過招結果如何?
近年來,互聯網電商和傳統家電企業紛紛爭奪家電市場份額。小米的跨界加入預示著,董明珠和雷軍的競爭已經從口水仗升級到產品層面的激烈爭奪,究竟誰能更勝一籌呢?
家電產業觀察家秋實表示,在中國,空調行業是一個大企業、大體量、大制造的細分家電領域,品牌集中度相當高。
“根據我們現在拿到的第三方數據,空調行業前兩名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為66%,前三名市場占有率為76%,前五名市場占有率為83.2%,而前十名的市場占有率則高達93.5%。在這種情況下,留給小米發展的市場空間就比較狹窄!
此外,業內專家分析指出,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進軍家電等傳統制造業還會面臨一個更為直接的問題——缺乏生產線。沒有生產線就只能依靠代工,而代工的先天不足很容易讓企業失去成本優勢,再加上傳統企業技術積累、渠道資源以及售后服務方面比較完善,如果其進一步向智能制造方面轉型,互聯網企業要想在傳統制造領域撕開一個口子顯得并不容易。
白色家電市場產品更新周期緩慢,新用戶的品牌認可度需要時間積累,往往更信賴市場上的成熟品牌。從這個角度看,小米做空調一時難以撼動格力空調市場龍頭的地位。
不過,小米通過生態鏈企業復制小米模式也成功攻下了不少家電市場,尤其是智能家居這一領域。所以,雷軍此次殺入格力的賽道,究竟能分得多大的一杯羹,目前還不好說。
結語
手機起家的小米,最近兩三年開始不斷跨界,先是充電寶等和手機搭邊的硬件,緊接著是開始做筆記本電腦,到現在的米家,都是小米一步一步跨界的成果。翻看米家的產品,其中就有凈水器、小冰箱等生活家電產品,空調似乎只是小米排期上的一個站點。
作為一家手機企業,介入其他行業真的可取嗎?雷軍曾對此表示:小米的定位絕不僅是一家手機公司,而是要在中國社會掀起一場“效率的革命”。如今,小米以互聯網公司的姿態闖入已經飽和的空調市場,到底是“智將”還是“莽夫”,未來還有待驗證。維修服務憑證應如實填寫維修服務項目、維修詳細情況等內容。溫馨提示;西安恒峰家電維修中心全心全意為大家服務電話;029-87806680監督電話029-86254160-24小時服務15339136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