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著“格力之父”之稱的朱江洪,歷時三年寫就的自傳首次亮相。在自傳中,有他對自身打拼歷程的敘述,也有親手締造格力的傳奇經歷。
在很多人印象中,格力等于董明珠,董明珠等于格力,但其實,在董明珠身后還站著一個人——朱江洪。他一手創辦了格力,并將它帶到千億級別。
[大筆一揮,寫下“格力”]
朱江洪和格力緣起的時候,格力還不是格力,而是叫做冠雄塑膠廠。
1988年,朱江洪從廣西辭職回到珠海。不久,他出任了冠雄塑膠廠總經理。
那是一個問題成堆的小廠,隸屬于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去之前,朋友就提醒他:“這種爛廠你也敢去?”
朱江洪不信邪,通過調研,他發現該廠曾有過一段輝煌,后因管理混亂,加上得罪了一大客戶,才衰敗至此。
于是,他放下面子,主動登門拜訪,給之前的大客戶道歉。對方見他言辭懇懇,答應再給冠雄一次機會。
朱江洪喜出望外,回來后開足馬力生產?蓻]過多久,他就發現廠里賬上沒錢了。找銀行借錢,還沒說幾句,就被對方噎回來:“你還敢來借錢?我正準備起訴你們!”冠雄之前欠銀行一屁股債。
最后,農行救了他一命。不知是吃了豹子膽,還是有先見之明,對方在朱江洪的苦勸下,竟答應貸給他20萬!
有了錢,有了銷路,冠雄總算走上正軌。但朱江洪還不放心,作為一家塑料加工廠,沒有自己完整的產品,始終是他心中的隱痛。
他四處調研,最后發現,電風扇這東西銷量大,結構簡單,大部分是塑料件,冠雄也可以做。于是,命人買來設備,組建了簡易的生產線。
很快,第一批電風扇就應運而生,銷量也不錯,賣到了全國。在電風扇的拉動下,冠雄第二年就扭虧為盈,賺了400多萬。
眼看產品火了,朱江洪找來幾個人,苦想半天,給它取了個名字。當興奮中的朱江洪大筆一揮,寫下“格力”兩字時,他不會想到,這兩個字日后會值千億。
[質量憲兵隊長]
1991年,當冠雄乘風破浪時,總公司旗下另一企業——生產空調的海利,卻因經營不善陷入困境。上頭決定,將冠雄和海利合并,成立格力電器,由朱江洪出任總經理。
當時的海利,只有一條落后十年的生產線,年產能2萬臺,與風頭正勁的春蘭、華寶不可同日而語。由于缺管理、缺設備,質量也不咋地。
有一次,空調因為焊接不結實,運到客戶那里時,里面的銅管斷了一大半,把對方氣個半死。朱江洪知道,再這樣下去,只有死路一條。
他當即宣布,停產整頓。
結果,一堆人跳出來反對。朱江洪不為所動,針對有人重產量、輕質量的思想,他毫不客氣地說:“產品質量不好,等于謀財害命!”
接下來,朱江洪發動群眾,深挖質量問題,有多少挖多少,不得隱瞞,一共挖出400多條。然后,把這些問題分門別類,哪些屬設計,哪些屬工藝……限期整改。
為了落實整頓措施,朱江洪還成立“質量憲兵隊”,自己親任隊長,一抓到底。
經過多次整頓,格力空調的質量得到很大提升,銷售也明顯好轉。但很多細節問題依舊隱藏在死角,隨時都可能被引爆。
1994年,格力第一次打入歐洲市場。朱江洪春風得意去訪問,原以為會聽到客戶的贊譽,沒想到剛見面,就被對方臭罵一頓:你們的空調噪音太大,像拖拉機一樣!
朱江洪趕緊叫人拆開來看,發現里面有一條細長的海綿沒粘牢,開機時攪在風葉上,發出巨大的轟鳴聲。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朱江洪意識到,抓質量必須從小事做起。從歐洲回來后,他頒布了總經理十二條禁令,針對生產中容易忽視的問題,為所有人劃出紅線。
禁令一出,大部分人都小心翼翼,但還是有個別人心存僥幸,麻痹大意。朱江洪不顧情面,一連開除五名員工。這下,所有人都老實了,打起十二分精神把產品做好。
有人不明白,平時很溫和的朱江洪,為何變得心狠手辣。他說:“對質量不負責行為的仁慈,就是對消費者的殘忍!
一外企老總向他討教質量管理經驗,他給對方支招:“左手拿鞭子,右手拿刀子!
廠里的漏洞堵上了,供應商還在捅婁子。1995年,當格力空調賣得火熱時,一批產品出現死機現象,一查才知道,有廠家提供的電容不合格。
怎么辦?朱江洪想到最笨,也是最花錢的辦法——成立篩選分廠,對來料進行全檢!不合格的,一律退回。當時空調不愁銷路,很多人笑話格力,但朱江洪一直堅持。
“讓消費者覺得買格力的產品就是買放心、買舒心!敝旖橐恢卑堰@句話放嘴邊,他給格力定下最嚴格的標準,比國際標準還高。
空調噪音的國際標準是低于42分貝,格力的標準是低于20分貝。當別人的室外機用幾年就銹跡斑斑時,格力不惜血本,改用鍍鋅板,多年后還跟新的一樣。
質量好了,口碑和銷量也噌噌往上漲。1996年,格力超越春蘭成為國內銷量冠軍。
[技術是第一位的!]
技術和銷售,到底哪個更重要?
這在很多企業是個難以抉擇的問題。但在朱江洪那里,答案很簡單:技術是第一位的!
朱江洪常說:“一個沒有脊梁的人永遠挺不起腰,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永遠沒有脊梁!痹谒磥,一個企業可以沒錢、沒廠房,但不能沒技術。
這種對技術的偏執深刻改變了格力。在他執掌期間,格力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建成全球最大的空調研發中心,無論在規模還是技術上,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但在格力早期,畫風卻完全不同。那時的格力跟其他企業一樣,銷售是老大。當普通人拿一兩萬的年薪時,銷售已是十萬、幾十萬的高薪。
這讓搞技術的人很不淡定,他們紛紛找到朱江洪,要求轉崗,包括很多骨干。朱江洪心想,這可不成,銷售雖然重要,但產品才是企業的根本。
于是,他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大幅調低銷售提成比例!這在當時可是捅了馬蜂窩。很快就有大批銷售跳槽到中山匯豐空調,并揚言三年內打敗格力。
朱江洪陷入了迷惘。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決定堅持到底,“我就不信,好的產品會沒有人要!
事后證明,他是對的。調整銷售提成后,技術人員不再東想西想,而是安心搞科研、搞產品,為格力夯實家底。幾年后,格力巋然不動,匯豐空調已化作塵埃。
不過,真正讓格力走上技術路線的,是朱江洪的一次尷尬經歷。
2001年,重慶福特汽車采購一百多套多聯機空調,格力中標后卻沒有這一技術,只好從三菱購買,然后換個包裝交貨。這筆生意不但沒賺到錢,反而賠了幾十萬。
這讓朱江洪很痛心,他立刻帶上幾個人到日本買技術。去之前,他想得很天真,一億不行兩億,兩億不行三億,買不到全套,買散件也行。
但人家根本不待見他,“你想買?怎么可能?我們研究了16年!”結果,連散件都沒買到。
朱江洪大受刺激,都是因為沒技術,才受此奇恥大辱;貒,他召集技術人員,給他們下達死任務,必須研制出該技術,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結果,技術人員克服困難,不到一年就研制出“一拖四”多聯機。嘗到甜頭的格力繼續加碼投入,又搞出一拖六、一拖八。
幾年后,三家日本企業反過來跑格力求購技術,被朱江洪霸氣回絕!
離心機一直是美國人的天下,朱江洪不服氣,投重金研制,最終打破對方的壟斷。得知此消息,美國一企業很震驚,連日開會商討對策。
在技術的推動下,格力從過去的小跟班一躍成為引領者,擁有低頻控制、超高效定速壓縮機、離心式冷水機等三大核心科技,并在2005年登頂全球銷量冠軍。
[“我也只是創始人之一”]
當然,格力這在銷量上的突破,除了過硬的技術和質量,離不開其銷售模式。
在外界看來,格力對經銷商的掌控,以及自建渠道的模式,都來自董明珠的貢獻。其實,這背后離不開朱江洪的支持。
朱江洪非常欣賞董明珠的能力,一手將她提拔上來,從業務員到大區經理,再到總裁,而董明珠也知恩圖報,數次在關鍵時刻力挺朱江洪。
而格力的成功,也讓外界看到了“朱董配”的威力。
朱江洪很認可董明珠的能力,“她個人也很努力,對工作盡職盡責,不斷磨煉,不斷成長,最終成為全國知名的企業家!辈贿^就像朱江洪在采訪里說的,做企業不是一兩個人所為,應該是團隊的力量。
“實際上,在格力發展的每一個重要歷史節點,都離不開格力員工的努力。從質量的整改與提升,新產品的開發與制造,關鍵技術的攻關與突破,到企業重要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等等,都體現了公司領導層和格力員工特別是骨干員工的拼搏與奉獻。沒有他們,就不可能有格力的今天!
而談到他自己,朱江洪說“我也只能算是格力電器的創始人之一!
到了2012年,朱江洪在格力董事會上因任期屆滿,卸任董事長。那一年,格力的銷售額第一次突破了千億。
據說,當年在任上時,曾有人問他:為格力奮斗一生,只拿到1.5%的股份,虧不虧?
朱江洪說:從不覺得吃虧!皩嶋H上也不吃虧,從一無所有,到現在工資待遇都不錯,有房有車,怎么會虧呢!本S修服務憑證應如實填寫維修服務項目、維修詳細情況等內容。溫馨提示;西安恒峰家電維修中心全心全意為大家服務電話;029-87806680監督電話029-86254160-24小時服務15339136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