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向美的發出開撕信號。近日,AI財經社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官方微信發現,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起訴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稱美的“制冷王”系列空調侵犯其專利權,索賠5000萬元。
此后有消息稱,美的反擊,將就格力多項產品侵犯其專利權提起訴訟,包括空調、壓縮機、電風扇、電飯煲、洗衣機等,很可能一次性提起10項專利訴訟。AI財經社就此向美的集團公關求證,對方稱消息屬實。
目前,美的公司已提交民事管轄權異議申請書,合議庭正在對該案進行進一步審理。
同為國內家電巨頭,格力和美的恩怨由來已久,近幾年更頻繁互懟,火藥味十足。其背后,是國內空調市場增量空間的不斷萎縮,以及美的對格力的追趕。
恩怨由來已久
在國內空調市場遇冷的2015年,格力和美的在輿論場上卻打得火熱,大戰了幾個回合。
2015年4月,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在工作會上稱,國內一家知名家電企業到格力挖人,格力知道這件事后,派人將對方打了回去,暗指美的挖墻腳。
隨后,美的董事長方洪波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側面回應表示,“我們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我們從來沒有挖過任何人,而且我們內部已經明確了,只要是珠海那家企業的人,我們絕對不會用!
被怒懟的董明珠也沒有就此罷休,繼續嗆聲美的,“他要這么說就最好。他們有沒有到珠海挖人,到北京酒店一查便知。上次開會時給他們面子沒有點名,其實就是他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董明珠暗指美的挖人的兩個月后,格力合肥車間安保人員發現兩名身著格力制服的員工用手機偷拍生產現場,兩人后來被證實為美的員工,企圖竊取技術機密。
幾個月后,兩家公司又因一場造假風波互將對方告上法庭。2016年1月20日,格力電器標準管理部部長助理陳進在其微博上實名舉報美的學術造假,稱美的2014年獲得的國家科技獎勵項目在申報中存在造假行為。兩天后,美的工程師李猛也在微博實名舉報,稱格力在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項目多處關鍵數據造假,建議撤銷其獎項以維護獎項權威性。
不久,格力宣布起訴美的工程師李猛,美的也力挺員工,對格力工程師陳進提起訴訟。
而在此之前,兩家公司已多次對簿公堂。
2008年,格力起訴美的侵犯專利使用權,美的被判停止生產侵權產品并賠償200萬元;2009年,重慶美的和重慶格力先后狀告對方虛假宣傳,雙方各勝訴一局; 2012年,格力再次起訴美的專利侵權,要求賠償95萬元,但廣東省高院二省后認為美的不構成侵權;2013年11月,格力因美的侵害其注冊商標專用權提起訴訟,廣東省高院認定美的侵害商標權成立。
格力美的大戰背后
格力和美的大戰背后,是近年來,整個國內空調市場增長空間的萎縮。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空調市場零售銷售規模為1575億元,同比僅增0.6%,2015年零售額同比下滑4 。8%至1374億元。盡管在2016年酷熱天氣影響下,空調零售額回升至1606億元,但業內人士認為,空調業的增速已經到了天花板,激烈廝殺不可避免。從空調三巨頭—格力、美的和海爾的市場份額來看, 2015年,格力占中國空調市場超過40%的份額,美的24.3%,海爾在10%左右。而在今年一季度,美的稱其空調市場占有率已升至28%,格力的占有率為42.73%,兩者差距進一步縮小。
營收方面,美的也正在超越格力。2016年格力營收1083億元,美的為1590億元。不過盈利上,格力依然占優,凈利潤154.21億元,略高于美的的147億元。但對于格力而言,美的無疑是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
家電觀察家劉步塵對AI財經社表示,過去格力在國內空調行業一枝獨秀,但近幾年被美的追趕,已經失去了絕對的競爭優勢。他認為,格力這次提出5000萬巨額賠償,是在此前從未有過的,“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傳遞出一種打壓和制約的信號!
對于專利戰本身,劉步塵表示并非壞事!爸袊髽I對于專利的意識不強,國內企業也經常被外國公司起訴,格力和美的打專利戰是值得鼓勵的,能喚醒對專利的重視!
他還表示,兩公司互相起訴,這種交叉侵權在國際上并不罕見,比如三星和蘋果、蘋果和華為,而通常,公司間又會通過交叉授權的方式解決問題。在劉步塵看來,格力和美的的專利糾紛最終也會通過這種方式解決。維修服務憑證應如實填寫維修服務項目、維修詳細情況等內容。溫馨提示;西安恒峰家電維修中心全心全意為大家服務電話;029-87806680監督電話029-86254160-24小時服務15339136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