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舉行的第121屆中國進出口商口交易會(下稱“廣交會”)期間,外商云集。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秘書長周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家電出口延續了去年下半年的回穩趨勢,而且打響了智能家電普及之戰。
在廣交會上,海爾U+平臺及智能家電、美的M-Smart平臺及智能空調、格力的智能家居、志高的云空調、格蘭仕的G+智能白電、長虹的智能家庭、海信4K激光電視、TCL的量子點電視、康佳OLED電視等都頗為搶眼。
“原材料成本上來了,匯率穩定了,企業降價的動力就少了很多!敝苣媳硎,“十三五”期間家電出口規模將步入波動期,在下一輪智能化和人工智能的全球競爭中,如果中國企業不能搶占到該有的位置,將會很危險。
出口溫和回暖
4月16日,在廣交會展館對面的威斯汀酒店里,記者留意到奧馬電器、老板電器的海外客戶溝通會門前排起了長隊!叭ツ觊_始到今年,海外大客戶對中國企業一是看好,二是害怕,因為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在上升”,奧馬電器副總裁姚友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2017年1-2月,家電出口91.97億美元,同比增長0.3%。其中,空調及壓縮機出口1536萬臺,同比增長12.6%,出口額19.95億美元,同比增長2.2%;冰箱及壓縮機出口1369萬臺,同比增長12.3%,出口額9.97億美元,同比增長12.7%。
周南認為,中國家電出口占據的世界份額,無論產能還是貿易2014年都到了一個頂峰,在品牌和技術(高端產品)上短期內面臨突破的瓶頸,所以2015年下滑,2016年回穩,那么從波動曲線來講2017年有小幅反彈也是正常的。
事實上,國內市場增幅放緩,也促使企業將更多精力瞄準海外市場。據產業在線等機構發布的《2016年中國制冷空調產業發展白皮書》,中國2016年家用空調產量1.1億臺,占全球總產量75%;去年國內家用空調銷量6048萬臺,同比下降3.5%;但去年家用空調出口量卻同比增長9.7%,達到4793萬臺。冰箱出口占比近三年也不斷增加,2016年家用電冰箱出口比重為36.2%,達到2687萬臺,與2015年同比增長12%。
更關鍵的是,盡管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但是勞動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相對成本優勢還在。姚友軍說,目前中國的工人工資比巴西、印度高,與墨西哥、土耳其持平,但成本還有優勢。上個月他參觀了一家巴西冰箱廠,5000工人,一年生產300萬臺冰箱,而奧馬7000工人,去年冰箱產量750萬臺。
加上中國內需市場龐大,而且家電產業鏈完善,零部件就近供應。如冰箱的電腦控制板,以前從臺灣采購,現在從深圳采購;又如中國集結了東貝、加西貝拉、美芝、萬寶等冰箱壓縮機龍頭。而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巴西等地的家電生產企業,還要到中國購買零部件。
“為什么這兩年家電出口變好?中國不光是生產優勢,而是產業優勢,不但產能世界第一、市場世界第一,還有大量技術工人,短期內中國家電的產業地位不會轉移!敝苣险f。
從代工到品牌
去年海爾收購美國GE家電、美的收購東芝白電和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國庫卡集團,釋放強烈信號——中國家電企業打造世界品牌的時代已經到來。
姚友軍判斷,未來全球化的白色家電品牌將有兩個指標,一是規模達100億美元以上;二是產銷量達1000萬臺以上,否則只能算作區域品牌、而非世界品牌。
縱觀全球,符合這兩個指標的,在歐洲只剩下博西、伊萊克斯;北美只剩下惠而浦;韓國有三星、LG。除了這五家,剩下就是中國企業。海爾、美的、格力、海信、TCL、長虹均已是千億軍團。姚友軍堅信,“未來五年一定是中國家電企業走向全球品牌的黃金時期”。
做海外品牌,需要全球供應鏈的支撐。因此,家電企業近年頻頻進行跨境收購、設立海外生產基地或合資公司,完善全球的品牌、制造、研發、銷售網絡布局。
海爾接連收購了新西蘭的斐雪派克、三洋白電的東南亞資產、美國GE家電,今年3月海爾正式啟動全球化品牌戰略。而美的去年海外并購的資金投入超過300億元,2016 年及 2017 年年初,完成了東芝白電、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 Clivet、德國機器人企業庫卡集團和以色列運動控制和自動化解決方案公司Servotronix 的收購,為全球運營奠定堅實基礎。
在周南看來,從1980年開始的經濟周期里,中國憑借勞動力等優勢承接了世界分工體系里的生產角色。上一輪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產業周期逐漸進入尾聲,在即將到來的新的增長周期里,中國將不會滿足生產國的地位,將向研發國、創新國的地位努力。
即使不是千億軍團,中國家電各細分領域的主流企業也都力爭做海外自主品牌。老板電器海外事業部總監劉清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老板電器積極拓展海外自主品牌業務,除了老板、名氣,海外還有NBOND等品牌。首先重點開拓亞太和澳洲市場,下半年將在澳大利亞開設“廚源”體驗館,展示智能煙機等廚房解決方案。
“我們在產品研發上大量投入,OEM(代工)訂單大多拼低價,很難體現產品的創新價值,而且國內環保、人工等成本在提高,原來的代工出口模式難以持續,所以我們瞄準世界品牌來做!皠⑶逵钫f,老板電器已在美國加州設立了創新中心。
放棄單純的低價競爭,是今年廣交會的主旋律。代工企業也從OEM走向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姚友軍透露,今年冰箱的成本上升了15%。人民幣貶值,省了5%的成本,但奧馬還是把出口冰箱的價格上調了8%-10%。今年虧損的訂單都不做,重在練好內功。一是做好產品儲備,已與意大利設計公司展開合作;二是繼續提升效率。奧馬7000工人,未來一年要做1000萬臺冰箱,用機械手替代部分人工環節。
下一站:智能化
智能化,是中國家電企業超越老牌跨國公司、打造海外品牌的良機。本屆廣交會,打響了智能家電的普及之戰,大企業的展示主題是智能化,像海爾、美的、格力等巨頭,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的“雙智”戰略是它們共同的選擇;中小企業也都有智能化的產品。
4月19日,志高續約成龍代言十年,希望借此加快樹立海外自主品牌。志高董事長李興浩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海外自主品牌的收入在志高出口額中的占比力爭達到30%。今年空調的成本比去年上升了12%-13%,志高將大力推廣智能云空調,促進產品升級。
在本屆廣交會的高峰論壇上,美菱電器的技術總監李昱兵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智能產品兼容大平臺的接口,只增加少量成本,所以無論廣交會,還是AWE、IFA、CES上,智能家電都大行其道。但是,目前智能產品對出口的幫助還不太大。
原因有三個方面,李昱兵直言,一是智能產品賣到國外,需要與云端連接,這意味著中國家電企業如果出口智能電子產品,必須在海外建立云端或與當地的服務商合作;二是涉及知識產權,美國、歐洲在知識產權方面很嚴格;三是準入問題,比如,冰箱與云端連接,國外市場對此有特定的要求,所以美菱只是嘗試性地做一些智能冰箱的出口。
與國外技術商合作,是解決之道。像格蘭仕與艾拉物聯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搭載G+智慧家居的微蒸烤一體機、電蒸爐、電烤箱等家電,將在年內進入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
周南認為,“在下一輪智能化和人工智能的全球競爭中,如果我們不能搶占位置,這是很危險的!币驗槭澜缈萍加龅狡款i的時候,經濟發展會放緩,貿易保護和民粹主義會抬頭,技術不發展就會擴散。
比如,今年年初的土耳其空調反傾銷復審案件。按常規,這已經是第二次復審,一般會取消反傾銷稅。但是,土耳其兩家空調企業Arcelik和Vesta要進行國內的空調產品升級,從定頻轉向變頻,又不想進口中國的產品,因此土耳其再次提高稅率。周南說,“其實這都是技術發展緩慢了,技術轉移的體現。另一方面,中國的勞動力優勢逐漸喪失,也會引起部分產業轉移,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從生產國向研發國發展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