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效標準制度實施十周年紀念會”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環分院副院長張新首次透露,于去年底發布的能效領跑者制度,相關細則已經上報國家相關部委審定,最快于今年8月前后公布細則,并有望于年底前正式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與此前制定的領跑產品包括電視、空調、冰箱和洗衣機四類不同的是,洗衣機被排出其外。據悉,首批納入制度的家電有,家用變頻空調、家用冰箱、待機功率不大于0.5W的液晶電視等,其他諸如多聯式空氣機組、風管式空調器、酒柜等相關產品未納入其中。
對于廠家人士最關心的實施細則,張新表示,每個家電品牌的電視、空調、冰箱每個品類最多申請5個型號,子型號不超過4個。先由地方審核(省級節能主管部門、財政、經信、質監局,經省級審核后上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和質檢總局),經過專家評審后審核評選(委托第三方機構對企業上報材料進行評選,聽取企業答辯,選出能效最高、技術領先、綜合性能優異的10~20個產品型號),最后結果公示。據了解,能效領跑者申報和評選每年組織一次,同型號產品可在不同年度重復申報。
對于國家財政的補貼幅度和力度,張新表示正在制定當中。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在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此前的節能補貼“惠民工程”的“普惠”不同,領跑者制度只補貼能效水平達到能效國家標準的1級能效以上,且為同類型可比產品中能源效率領先的產品,“這就總味著補貼范圍將較小(預計不超過5%左右),但補貼力度大(可能超過之前激勵政策)”。
領跑制規定,補貼是以高能效產品為衡量依據,大小企業均可以參與,但實際上,由于龍頭公司在技術水平和產品研發上領先于小公司,該制度更利于行業龍頭。家電業觀察人士劉步塵就表示,以空調為例,是其家電各產品中能耗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產品,目前變頻空調一級能效銷量占比約4%,差不多都是由龍頭等實力公司提供,目前空調的單品平均毛利已經達到25%~30%,領跑制的出現將進一步增厚龍頭公司利潤,并拉開其他品牌的差距。
國家動用財政補貼企業,這可是美事,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家電企業反應“冷淡”,有廠家更直言,在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家電銷售整體疲軟的大環境下,預計領跑制對市場消費推動作用將“很有限”!
對此,中怡康白電事業部總經理魏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慨,能效“領跑者”的概念已經炒了兩三年了,2013年節能補貼結束后,行業始終在關注后續政策的推出,領跑制之所以遲遲“上路”,“我估計一些企業最初是比較反對的”。他表示,“通常情況下,政策剛一出來的時候,高能效產品發展迅猛,但是政策一結束,因為價格差的原因,就會出現回潮,把好不容易調上去的結構又拉下來了!币宰冾l空調為例,2014年全年,變頻3級能效產品比重由2013年的36.5%提高到54%;定速3級比重更是由2013年的42%提高到77%,可以看出,隨著政策的退出,3級能效的門檻產品有明顯回潮趨勢。
另一業內人士也指出,之前推家電下鄉、節能補貼的時候,實際是“普惠制”,各企業共享收益。但操作上的一些問題使得部分小企業利益還更多些,造成大企業抵制。其次,企業產品開發、營銷是有階段性的,這類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企業的整體運行布局。另外,政策剛出臺時,銷量大幅度增加,但結束后明顯下降的銷量,會讓企業反思政策不過是寅吃卯糧,早早地吃掉了明年的市場!
不過,2014年由于家電行業持續低迷,行業自身也在積極推動家電行業的能耗轉型,在這種背景下,2015年新年伊始再次啟動“領跑者制”新政,也不難理解。而在萬維家電網主編楊莉莉看來,能效“領跑者”制度的推出還受到霧霾等環境問題的影響。 |